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疾控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暖心的故事 ——驰援上海事记

来源:安庆疾控     发布时间:2022-05-14 15:05:24     浏览: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暖心的故事

  ——驰援上海事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上海人民的坚持下,疫情已进入最后的清零攻坚阶段,拨开阴霾,曙光已现……

  众多“抗疫”日记里满脸勒痕、疲惫不堪、汗水浸透的大白感动着刺痛着人们的心。是的,这些是印在脑海里的我们队员的样子,带着安徽人的质朴、善良和倔强,我们的队员负重前行,用尽洪荒之力来驰援心目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从春到夏。

  两个月以来,我们闻令而动,辗转抗疫。疫情虽似负累沉沉,但我们心向阳光,忘却曾经的疲惫和艰辛,让脚步轻松地走在未来的道路上……

  (前记)

  2022年3月8日,安庆市发现一例新冠阳性感染者。这天起,打破了安庆市744天的“零报告”记录,至此,我们开始了正面“抗疫”。

  3月21日,安庆市宿松县发现一例新冠阳性感染者,接安庆市卫健委紧急通知,安庆市疾控中心及各相关医疗单位的检测人员分别从市区和各县(市)奔赴宿松县体育馆,从这一天起,我们有了这支队伍“安庆市移动方舱实验室检测队”,20多名从60后到95后的队员并肩作战,从安庆宿松辗转到桐城,3月27日下午3时回到安庆市,28日上午11时接到“援护”的命令,星夜驰骋,29日凌晨到达上海浦东。

  (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6名队员驰援上海,随行的还有我们的移动方舱实验室,我们日后昼夜工作的场所,这是一个日检6000管,“10混1”能够达到6万人份的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试剂耗材以及防护物资,我们需要随车抵沪。

  千里驰骋,日夜颠簸,临行前,需将方舱内的各类精密仪器和物件固定;核酸提取试剂、扩增试剂,提取仪、扩增仪配套的大大小小的耗材,品种繁多数量众多,缺一不可。

  为保证试剂的质量,需将试剂包装拆开,将里面需冷藏的磁珠部分储存在方舱内的冰箱里。“众人拾柴火焰高”,队员们齐动手,将物资搬上车。

  (二)

  星夜兼程,经过7个多小时的车程,于凌晨2点半移动方舱和我们的队员终于到达浦东新区北蔡镇。由于本次检测队队长----安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刘敏鸿,临行前因单位工作需要推迟2天到沪。途中,副队长李雨欣、吴小静,两位先后于2020年、2021年新入职市疾控中心的年轻人,丝毫不敢懈怠,克服连日来辗转多地抗疫的疲惫,一直保持清醒的状态与上海各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对接。

  年纪最小的他们安顿好队员们的住宿,又来到方舱实验室里,接通电和水、检查和调试仪器。经一路颠簸造成松动的两台仪器让他们忐忑不安,焦灼地等待工程师上门维护。一切安顿好,已是凌晨4点。

  工作第一天阳性的检出,令吴小静、李雨欣不安,对队员们强调防护服的规范穿脱,强调医疗废物的交接处理、强调工作区域的消毒。此时,他们已完全脱去平日的稚嫩,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前两轮的大筛查后,上海市将健康云和东软系统并用。启用新的系统之前,浦东新区多次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培训,从采样到接收样本、录入样本信息、上传检测结果,不能有任何的疏漏。面临新系统即将启用,在刘敏鸿队长的带领下,两名小将反复学习,反复讨论如何在最短时间让大家顺利且熟练掌握整个操作流程。于是他们精心设计培训流程,PPT讲解加上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让每个人熟稔于心,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吴小静随时进实验室解决。

  为了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为了检测数据实时准确上报,两位年轻人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没有一声叫苦和埋怨,因为他们敢于担当,不惧困难,他们也深知,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难得的一次经历和历练!

  (三)

  具有35年工龄的桐城市人民的赵龙久主任,是检测队里年龄最大的,进方舱实验室的第一天,就见识了赵老师的井井有条,什么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实验开始之前,赵主任一边等样本的到来,一边根据当天的工作量,拆开相应提取试剂的包装、各种耗材、试管架等井然有序地摆开。

  对于新组建的检测队,每台仪器都是陌生的,赵老师最为年长,但对仪器使用前的培训却一丝不苟,直到对每台仪器的操作熟稔于心;最为年长,却一直拒绝被照顾,和年轻人一样倒夜班。作为优秀的前辈展现了检验人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

  来自望江县人民医院的王琴是队伍里公认的亲切“大姐”,学护理出身的她,有着扎实的“感控”功底和敏锐的安全意识,每天最早进方舱实验室是她,每晚守在方舱边等着接收样本的也是她。每天清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里、台面、地面,每个角落她都要再做一遍严格的消毒,然后在微信工作群里吆喝一声“今日已大消”;每一批次队员结束出舱,她手持消毒剂喷壶对着他们,乃至他们经过的扶梯、地面给予充分的“沐浴”。

  这位勤劳的“大姐”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天凌晨工作结束后的实验室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安心与清爽。

  (五)

  岳西县中医院的王锦鸣, 95后小伙子,身高1米8几的高大身材在方舱实验室狭小的空间里一点不占“优势”,然而这并不耽误他干活的麻利,96孔的深孔板,加样“快、稳、准”是他的特点,透过传递窗看到他有时在“悠闲地”等着样本,有时忙完手中的活,就帮助同组的小伙伴报数据、传递试剂或样本,壮硕的身材在方舱里灵活地移动。

  同样来自岳西县人民医院的95后程立夫,繁忙地穿梭在在一区和三区,和二区的同乡通过方舱内的电话,亲切的方言随时沟通,配合默契。他们组往往是检测样本量最大、检测速度最快的一组。

  (六)

  98年出生的太湖县医院的张龙威,是检测队里年龄最小的,年纪虽小,干起活却一阵风。“风一样的男子”,原来是这样的。

  从驰援桐城结束回到太湖,到接到“援沪”通知出发,不到18小时。被通知来“上海工作五天左右”的他,来不及仔细收拾行李,在上海的头10天就经历了忽高忽低的气温“过山车”,小伙子用他的乐观精神和上海丰沛的阳光“速干”他带来的唯一的卫裤。

  一个个难忘的身影,潜山疾控李秋红援沪期间父亲离世却无法见最后一面,还有海军安庆医院纪伟、太湖中医院张晓龙、桐城疾控金晶、宿松中医院倪朝辉.......彻夜奋战在狭小的实验室里;一份份炽热的入党申请伴随着“上海必胜”的坚定信念交由党组织......连日来通宵达旦连续作战,身处险境苦中作乐毫不畏惧,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最好的诠释了检验人的精神和担当。

  如今援沪任务已完成即将撤离返程,相信不久的上海“疫”云散尽,重现山河澄澈,万顷碧蓝!(供稿:刘敏鸿  审核:伊发英)

                                                                                                                                                                                    2022年5月12日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