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防病专题 > 艾滋病 >
艾滋病

艾滋病疫苗研发:三十年求索路 兼祭2500万死难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13 15:05:30     浏览:

 

为什么HIV疫苗的成功之路如此之难?要知道,从188155日巴斯德在公众面前用实验成功证明疫苗是如此有效以来,我们已经研发成功了上百种疫苗,有效的控制住了曾在人类社会中广泛流行的多种传染病。所以,HIV疫苗的艰难历程,使得我们必须问为什么。那么,医学科学家们是如何回应这种质疑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这样一些答案:

此前的所有传染性疾病,如果不考虑那些冤魂,总有人能熬过疾病的发作阶段,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战胜细菌或者病毒,即便凶残如天花,平均而言,三到四个病人中可以幸存两到三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过一例感染HIV后自愈的病人。那些天生就不会感染HIV的人,不在此例。这很可能意味着,仅仅依靠 我们的免疫系统,不管它怎样升级,最终都赢不了HIV病毒,因为这种病毒的可恶之处在于,它能摧毁我们的免疫系统,然后环境中的多种细菌或病毒,面对解除 了武装的身体,能轻而易举的将我们吞噬。另外,当前的研究显示,身体对抗HIV的主力部队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它能杀死被HIV入侵的细胞,从而终 止HIV的繁殖。但当前我们制造的疫苗,无法有效激活它。当病毒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之后,一切就都太晚了。
   
另外,其它类型的传染病在人群中的生存周期与HIV非常不同。比如感染天花以后,病人是生还是死,大约半个月后就能见分晓。幸存者体内的天花病毒 被消灭,而伴随着死者的下葬,天花病毒的传播也就到此终止。总的来说,当天花开始流行的时候,它如一场飓风横扫整个城市甚至国家,身后留下来的幸存者则获得了永久的对抗天花的能力,而逝者已经安息。它必须等到下一代出生,从未接触过天花的人群逐渐增多到某个临界点以后,再来扫荡一次。从这个角度看,HIV 比天花要温和得多,它有长达8-10年的潜伏期,如果回到平均寿命30岁,天花、疟疾、白喉、流感、霍乱、破伤风来回扫荡,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背景 下,HIV最多只配得上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然而随着这些Boss级的疾病被大幅度压制,平均寿命预期稳步上升到70-80岁的今天,HIV就有了机会当一 号主角,向人类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在长达8-10年的潜伏期中,它是有感染能力的。而有感染HIV风险的人群,会长期持续的暴露在HIV的威胁之 下,疫苗即便激发了身体产生了一定的保护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否能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呢?这是所有其它疫苗从未面对过的情况。
   
 其次,HIV病毒的变异得太快。它就像百变魔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应接不暇。同时它的繁殖效率还极高,在感染者体内可以每天生产出数以10亿计的新病毒。除非我们的疫苗能一网打尽这些变化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否则疫苗的失败是必然的命运,但在传统研制技术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整合关于免疫系统和HIV的全新知识,能够另辟蹊径,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在这个意义上,向巴斯德传统回归,意味着我 们需要像巴斯德那样思考,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来考虑疫苗研制问题。
  
      最后,我们也没有用于研究HIV的合适的动物模型。现今比较通用的灵长类试验动物是猕猴,但猕猴不能感染HIV,只能将与HIV有亲缘关系的 SIV病毒或者SIV/HIV重组病毒作为试验用病毒。这导致了很多疫苗,虽然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临床试验中却看不到任何保护作用。这使得疫苗研制工作更加困难重重,也许那些在动物试验中被淘汰的疫苗,说不定恰恰对人有用,当然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但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就难免让人心中不安。

以当前的形势,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恐怕都必须接受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在艾滋病的预防上,暂时不能指望疫苗了。但我们真的一定要需要HIV疫苗才 能预防它吗?如果疫苗注定了不能成功,人类最终会被HIV毁灭吗?这些问题,在今年7月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得到了解答。我们已经有充分的理由的相信,即使 没有HIV疫苗,人类也有望彻底控制和根治艾滋病。

今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主题――Turning the Tide――即逆转HIV的传播态势并最终迈向一个没有艾滋病的时代。因为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拥有了其它的有能力终结艾滋病的利器。

任何一种传染病,都要依赖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流行开。它们是:1)传染源即感染者;2)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和共用针具传播;以及3)易感 人群,即尚未感染HIV,但有风险的人,理论上我们所有未感染的人都是易感人群(除了那些生来就无法感染HIV的极少数人)。理论上只要能彻底阻断这三大 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阻止这种传染病的流行,并最终让其消失。

具体到艾滋病而言,对感染者进行充分药物治疗,可将异性间传播率降低96%。与此同时,近十五年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突飞猛进,已经揭示了一条有 可能治愈艾滋病的道路,一旦成功,感染者的数量必将大幅度下降。就传播途径一项,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多年的行为干预策略――主要是安全套推广,提供免费 针具等措施――显示能够在相关人群中降低70-80%的艾滋病传播效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近刚批准了特鲁瓦达(Truvada)作为首 个在健康人中使用的艾滋病预防药物。该药物对于首次危险性行为或因其它原因暴露的健康人,只要在36小时内及时服用,就能够大幅降低感染HIV的风险。因 此,就算没有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的传播趋势也有望被彻底控制,同时感染者也有很大可能被治愈或者达到功能性恢复的状态。

当然,人们仍会对艾滋病疫苗研究寄予厚望,这不仅仅是希望多有一种手段。同等重要的,是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必定会大大推动免疫学、病毒学、疫苗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这些学科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将最终成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重要武器储备:当下一种烈性病毒袭来时,我们已经预先做好了准备。毕竟,大自然 就是这世上最大的生物恐怖主义分子。生命的杀场,发生在宏观层面上的仅仅是水面上冰山的一角而已:昨天历史上那些有能力吃人的动物,如果坚持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类灭绝的话,那基本上已经成了被人类保护的动物了。绝大多数威胁我们生命的风险,来自于水面下庞大的微观世界之中,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地球的主人是 微生物,而不是我们或者其它肉眼可见的动物。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