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疾控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关键点(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8 15:05:29     浏览: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针对饮水卫生、食饮卫生、做好环境卫生和常见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所有在洪涝灾害期间发生最常见的传染病是的消化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这些疾病都是经口传播,以此,预防的关键是“管住口”。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关键行为: 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关键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管好饮食:做到不吃不洁、生的或半生食物,饭前便后洗手、生熟分开。

    管好水源: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饮用自然水源前要消毒。

    管好粪便: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准乱倒。

    灭“四害”:消灭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一)饮水、饮食卫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饮水卫生

    (1)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

    (2)使用清洁带盖容器装水,并经常倒空清洗;

    (3)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尽量不要接触污水;

    (4)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

    在家自己消毒饮用水的步骤是:

    第一步:将1片漂精片压碎;

    第二步: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

    第三步:然后将碗中溶液倒入50公斤(约2桶)水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

    第四步:加盖30分钟后即可使用。

    (5)如果没有自来水,用的是浑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河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

    澄清浑浊的河水的步骤是:

    第一步:将花生米大小的明矾1粒,放入25公斤(约1桶)水中;

    第二步:搅拌1-2分钟,及时清除沉淀物;

    第三步:静置40-60分钟使水澄清,将澄清的水倒入另一容器中。

 

        2、饮食卫生

    (1)集体供餐卫生要点:

    ① 集体供餐最好在室内或者搭建的简易厨房内制作食品,做饭场所一定要远离垃圾、厕所,并处于这些污染源的上风向;

    ② 制作食品的原料应新鲜、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使用来源不明、腐败变质的原料;

    ③ 加工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及非食用原料;

    ④ 炊事员应当由健康人员担任,手上有破损、化脓性伤口的人不能担任炊事员;

    ⑤ 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

    ⑥ 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

    ⑦ 制作食品要烧熟煮透;

    ⑧ 制作食品的场所要及时清扫,保持清洁,容器餐饮具要清洗消毒,保洁存放;

    ⑨ 做好的饭菜应尽快食用,熟食在室温下不要长时间存放;

    ⑩ 烹调后的食品如需运输,应使用密闭清洁的容器。

 

    (2)受灾群众要注意的饮食卫生要点

    ① 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

    ② 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

    ③ 不生食水产品;

    ④ 受过水浸或水溅过的散装的食物成品,不能再供食用。受水浸或受潮,未霉栏变质的粮食颗粒应先行烘干或晒干,再加工去除表层后供食用;

    ⑤ 受过水浸的已经加工成米、面粉等的粮食制品,不应再供食用;

    ⑥ 受水浸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农产品,可用清水反复浸洗多次后供食。但如有工厂毒物污染可疑时,应先经抽样作毒物检验。

    ⑦ 受水浸的冷藏、腌藏、干藏的畜禽肉和鱼虾,如未变质又无毒物污染可疑的可经清洗后及时供食,不应继续贮存。

    ⑧ 食用包装食品时,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⑨ 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⑩ 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蔬菜;

    ⑪ 制作食品要烧熟煮透;

    ⑫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

    ⑬饭菜应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剩余饭菜要及时冷藏,食前确保没有变质,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⑭不吃来源不明、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包装破损的或超出保质期的包装食品;

    ⑮不自行采食野生蘑菇和其他野菜,不生吃动物性食品;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容器盛装食品,炊具和餐饮具应彻底洗刷干净、消毒后再使用;

    ⑯盛装食品的餐盘、碗筷用后要彻底清洗和消毒并保洁存放;

    ⑰存放吃剩的或没有包装的食物,要注意防潮、防鼠、防蝇、防虫;

    ⑱喝清洁的饮用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