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传 > 卫生宣传 >
卫生宣传

蛲虫病的防治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03 14:25:27     浏览:

蛲虫是长约0.3-1.2厘米的白色线头状小虫。是蛲虫惟一宿主,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惟一传染源。绕虫病是小学低年级发病率较高的肠道寄生虫病。自身感染系雌虫在夜间爬到肛门周围产卵,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奇痒,小儿用手指瘙痒而沾染虫卵。造成小儿精神倦怠,饮食乏味,有时还会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异体感染是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经口感染,也可经口鼻、吸入飞扬的虫卵再咽下而感染,这是造成集体和家庭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蛲虫病的防治,家长、老师、保育员有充分认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换洗内裤、被褥。衣服、玩具、食器定期消毒。可用0.5%磺溶液处理5分钟,或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虫卵可全部杀死。这种低浓度的碘对人体皮肤没有刺激性,是有效而又简便的消毒剂。如感染了蛲虫,经临床医生确诊,一般要连续用驱虫药10天左右。患儿须穿满裆裤,防止手指接触肛门,每天早晨用肥皂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换下的内衣内裤应予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连续10天。蛲虫寿命较短,如能防止重复感染,则有自愈可能。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