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防病专题 > 非典型肺炎 >
非典型肺炎

小汤山,留下真情故事一串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08 10:04:44     浏览:

 
  本报5月12日第二十版曾经出版“护士节专刊”刊出《记者与小汤山护士的南北对话》,报道了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医护人员赴北京小汤山医疗队的情况。珠江医院医疗队共有队员35人,主要负责小汤山医院的16科室,共收治病人64名,实现了医院提出的“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创造零感染”。6月30日,珠江医院医疗队全体队员结束了在小汤山的援助行动,平安返穗。本报记者与部分队员面对面座谈,捕捉到许多感人的真情故事。

  我们终于见到了你们的面容

  在小汤山医院的污染区内,医护人员要穿3层防护服,戴近20层口罩,大家仿佛进了高原区,最大的感觉就是缺氧、缺水。一天几个小时下来,浑身全部湿透,衣服能拧出水来。

  对医疗队员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是SARS,不是辛劳,而是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在小汤山,护师杨晓华是唯一患非典康复后又重返抗非典前线的医务人员,被病人视为榜样;在广州曾参与救治“毒王”的医生邓火金的现身说法给了病人巨大的鼓舞;而每一个医务人员几乎都是病人的心理医生……尽管每次医生护士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防护镜,但病人都能一听声音就能认出他们。为了让69岁的患者能够多进食,护士马琨一边耐心劝导,一边给病人一口一口地喂饭。一顿饭下来,马琨经常累得大汗淋漓,甚至头脑发晕。

  医疗队员的真诚奉献,得到了病人的爱戴和赞扬。一位患者对护士们说:“我虽然看不见你们的长相,可是我永远记得你们那双微笑的眼睛。”当病人们康复出院时,他们纷纷顺着声音找寻他们的恩人,一对同时患病的父子出院时,大声地询问:“邓医生在哪?刘医生在哪?”当看到没戴口罩的邓火金时,他们激动地与他紧紧拥抱,大叫着:“我们终于见到你的面容了!”

  美国教授说:“我非常崇敬你对祖国的奉献精神和为病人的牺牲精神。”

  李玉华和郑燕芳两位年轻的女博士是医疗队的一道风景线。她们不仅是小汤山医院仅有的两位女博士,而且都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的高额奖学金,欲赴美作访问学者。4月21日,李玉华通过了赴美的签证,但为了支援小汤山,她们毅然放弃了出国的机会。5月,李玉华在国外的导师特地到中国,约她面谈。李玉华告诉他,我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执行任务,很遗憾,不能与你见面。几天后,李玉华意想不到地收到了导师发来的电子邮件:“我非常崇敬你们对祖国的奉献精神和为病人的牺牲精神。”郑燕芳说,来北京之前,她已经作好了打硬仗的准备,还把2岁的女儿托负给了自己的妈妈。两位女博士在临床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关于SARS的各项研究。她们用两天两夜写出的“SARS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的研究”课题申请书,已经送达北京市科委审批。

  两位女博士告诉记者,在珠江医院,每个人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队长杨振峰,本身患有哮喘病,仍毅然请缨并临危受命担任医疗队队长,医院浓烈的消毒水味道常常会诱发哮喘的突发,他就随身带着气管扩张剂;医生刘亚杰、护士陈晓红原本准备“五一”结婚,为了北上,他们各自推迟了婚期;护士谢珠蓉来到小汤山后才发现已怀孕,流产后又继续投入抗非典的战场;护师姜雯频、朱军容不怕危险、不言辛苦,始终坚守在危重病人的身边,及时为病人进行吸痰及各项监护工作,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率……

  队员们都说,在与病魔的搏斗中,医疗队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党员们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极大地凝聚了科室的战斗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珠江医院医疗队受到了中央军委、北京市的表彰。医疗队被评为抗击非典优秀团队,有13名医护人员被北京市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个人。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