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党群工作 > 文明建设 >
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目标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08 10:46:43     浏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但同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有着强大的反作用。“所有人的关系和职能,不管他们以什么形式和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都会影响物质生产,并对物质生产发生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1]“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2]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求我们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互动的关系。如果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没有改好或者滞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巨大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时,也高度重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互动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概念。强调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既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也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指导下,1982年党的十二大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4]。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目标和根本任务。根据邓小平的这个思想,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此外,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他强调,要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5]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论断和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