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防病专题 > 疫情信息 >
疫情信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16 15:13:17     浏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2012年第二季度,我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1起,中毒2227人,其中死亡31人。与2011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减少10.5%,中毒人数减少16.2%,死亡人数增加29%

  第二季度,4月份报告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52.3%6月份报告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9.2%77.4%

  第二季度, 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各报告20起,均占总报告起数的39.2%;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报告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70.9%;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71.0%

  与2011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减少25.9%9.5%,死亡人数减少9人;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增加53.8%,中毒人数减少27.4%,死亡人数增加13人;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3起,中毒人数减少57.9%,死亡人数减少1人。

  第二季度, 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9.2%67.7%;发生在集体食堂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47.6%

  与2011年同期相比,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2起,中毒人数增加72.5%,均无死亡;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3%64.1%4.5%;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减少1起,中毒人数减少23.5%,死亡人数增加1人;发生在其他场所的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与去年持平,中毒人数减少32.1%,死亡人数增加2人。

  第二季度,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15起,中毒1383人,死亡2人;其中9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1061人中毒,无死亡。

  微生物性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其总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的60.0%72.7%

  与2011年同期相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增加5起,中毒人数增加728人,死亡人数增加2人。

  第二季度,全国无剧毒鼠药中毒事件报告。

  二、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分析

  (一)第二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70.9%,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主要中毒原因为毒蘑菇、野生蜂蜜、未煮熟豆浆、未煮熟四季豆、发芽马铃薯、苦瓠子、草乌、藜芦等中毒。4起化学性食物中毒均为亚硝酸盐中毒。

  (二)第二季度, 按食物中毒场所分析,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其中,有毒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3起,死亡16人;亚硝酸盐中毒事件2起,死亡3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1起,死亡2人。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入夏季,食品容易发生污染和变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各地卫生部门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饮食结构和卫生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法。

  (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夏季高发,也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点地区要针对当地群众采食野生植物和蘑菇的习惯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的能力,防止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要大力宣传食物中毒自救互救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三)进入夏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受灾地区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加强对公共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工作,有效预防灾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暑假期间,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要加强预防儿童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儿童自行采食野果等导致的中毒事件。9月份开学后,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易呈高发态势,各地卫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有效防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