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传 > 生活起居 >
生活起居

抗洪防病 护卫健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27 15:58:35     浏览:

 安庆市卫计委   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临时住地的卫生要求

洪涝灾害发生后,部分受灾群众在短期内要迁移至相对安全的临时住地。对已形成的或尚在重新选择的临时住地,应满足以下卫生要求:

1、临时住地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和用水方便的地方。临时住室应经常通风换气,去潮防湿,

地面用灰土培实,用生石灰或粗糠、干草吸湿,室内每人占有容积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不低于10 立方米。

2、选择水源的顺序是井水、河水、湖水、塘水。水井周围20-30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粪坑、垃圾堆。供饮用的取水河段,应插上明显标志,不准游泳、打捞、停船。饮用水塘不允许洗衣、洗菜、喂牲畜等。

3、临时厕所、粪池和垃圾堆应选在饮用水源的下游,临时帐篷的下风侧,一般至少要与饮用水源相距30 以外,既要卫生,又要考虑使用方便。

4、生活污水要利用排水沟引至远离临时住地和饮用水源的地方。动物尸体尽可能焚烧或深埋。

5、尽快组织群众填平临时住地周围的坑洼,清除杂草和蚊蝇孳生地,四周要挖排水沟。要求群众尽可能不直接睡在地上,可铺门板、干草或垫高床铺。

 

饮水消毒方法

洪灾期间,由于水源可能受到粪便、垃圾、牲畜尸体等污染,水体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饮用水被这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后,有可能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

如果饮用水源混浊度大时,消毒前应进行混凝沉淀,沉淀剂主要有明矾、硫酸铝、硫酸亚铁。以明矾为例,一桶水(25公斤)加明矾1.25-2.5克(约1 粒花生米大小),静止1小时后将澄清的水倒出,消毒后饮用。

饮用水消毒的方法很多,最简便实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

1、煮沸消毒:这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一般细菌在水温80左右就不能生存,将水煮沸几分钟后,几乎可以将水中所含的全部细菌、病毒杀死。所以要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

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原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去取水。

2、氯化消毒法: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细菌。常用的氯制剂有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液氯等。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不仅杀菌力很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杀菌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漂白粉精片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漂白粉精片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一般每桶水(约25公斤)放漂白粉精片半片即可。先将漂白粉精片捣碎,调成糊状,倒入水中,半小时后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例如用棕色瓶存放,并拧紧瓶盖。

水灾后要警惕伤寒流行

伤寒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借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而引起流行,其中以水和食物的传播最为重要。在洪涝灾区,雨水,粪水、污水汇合在一起,使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人们如不注意饮用水卫生,极易发生伤寒流行。加之抗洪救灾人们极度疲劳,身体抵抗力降低,因此更要警惕灾后发生伤寒流行。

伤寒杆菌经水和食物被人吃下肚,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一般经过7-15天的潜伏期发病。通过水源传播伤寒,潜伏期可长达30天。在洪涝灾区,尤其是与伤寒病人密切接触过的人,如果出现5 天以上不明原因的发热症状,就要怀疑是否得了伤寒,要及早送医院诊治。

在灾区,预防伤寒的主要措施是:1、切实保护好水源,可在厕所、垃圾堆附近开沟,引开污水,不让污水流入饮用水塘及水井,以防水源被污染,病人的粪便或者排泄物经过消毒后才能排放。2、已被污染的水井应及时淘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使用。3、要切实搞好饮用水消毒,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生瓜果及食具要用消毒水洗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把住“病从口入”关。4、要结合生产救灾,搞好环境卫生,大力消灭苍蝇;同时注意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已发生伤寒流行的地区,重点人群可接种伤寒菌苗,对防止疫情扩散有一定作用。

 

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通过粪――口途径,借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水、食物、环境传播,菌痢最普遍的扩散形式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人与人的接触传播方式也较常见。另外苍蝇也能起到传播媒介作用。在洪涝灾区,人们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环境恶劣,极易发生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或暴发流行。

感染痢疾杆菌后,一般2-3天发病,有少数患者特别是儿童,对痢疾杆菌的内毒素特别敏感,感染后内毒素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因而在胃肠道症状尚未出现之前,即有高热、昏迷等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被称为中毒性痢疾,病死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菌痢尚无有效的特异疫苗,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在灾区要认真做好饮水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病人不要从事饮食或食品加工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垃圾,修好厕所,管好粪便,消灭苍蝇。

另外,由于痢疾杆菌在外环境中,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0-6010分钟即可杀灭,而且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所以要常晒被子、衣服、生活用品等;对病人用过的东西,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清洗或浸泡消毒。

一旦出现腹泻,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菌痢病人,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不要随便接触其他人和清洁物品,不要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便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排放,以免造成疾病扩散。


预防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当人吃进被这种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经12天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天)就会出现症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且有较强的传染性。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其中经水和食物传播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洪涝灾区,大片村庄被淹,猪圈、粪坑漫溢,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更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1、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尽快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及时隔离救治病人,防止疫情蔓延。

2、注意饮水、饮食卫生。要加强水源保护,粪便应集中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有自来水的地区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无自来水的地区要做好井水、缸水消毒。要喝开水,不喝生水,食物存放应注意防蝇,隔夜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吃。不吃病死禽畜肉以及腐败变质或霉变的食品。

3、做好环境清理和环境消毒。水退后及时全面搞好环境卫生,被污水浸泡过的家具、门窗、地面等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清除地面积水,防止蚊蝇孳生,利用药物等多种形式消灭蝇、蛆。

4、注意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到病人家串门,护理病人后用流动水洗手,不吃病人剩余的食品。病人粪便或排泄物要经过消毒后才可排放。患病时及时就诊隔离治疗。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多见于夏秋季的急性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它是儿童生命和健康的大敌。乙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烧,伴有恶心、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病情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死亡或留下聋哑、痴呆和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传染病。当蚊虫叮咬病人或带有乙脑病毒的家畜、家禽(主要是当年仔猪,其次是牛、羊、鸡、鸭等)时,乙脑病毒就会进入蚊虫体内繁殖,再经蚊虫叮咬传给人类。所以蚊虫是传播乙脑的罪魁祸首。

在洪涝灾区,由于到处积水,蚊虫孳生地扩大,加之气温较高,蚊繁殖迅速,以致蚊虫密度大幅度上升,更要注意灭蚊防蚊,预防乙脑的发生。

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脑疫苗。乙脑疫苗可常年接种,对象是8个月、2岁儿童。灾后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是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以及早期隔离病人。具体方法是:1、消除蚊虫孳生地。2、开展药物灭蚊。3、利用各种办法综合防蚊,个人使用蚊帐等进行防蚊。4、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救治,并在病家周围50-100米范围内进行药物喷洒灭蚊,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

 

预防血吸虫病

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肉眼看不见的尾蚴会迅速吸附在人的皮肤上,大约几秒钟,就能穿过皮肤进行入人体内,于是人就感染上了血吸虫。

预防血吸虫病应做到:1、应当尽量避免接触被血吸虫尾蚴污染的疫水。2、必须下水时,要注意搞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靴、衣、裤,涂擦防护油等。3、注意饮水卫生,因为喝了含有尾蚴的生水也能感染血吸虫。4、管粪管水,避免人畜等粪便污染水源,尽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粪灭卵、药物杀卵等。5、怀疑感染了血吸虫,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特效药物吡喹酮。6、如有皮炎等情况,请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接受检查治疗。7、洪水退后要做好查螺灭螺工作。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除人之外,猪、牛、狗、鼠等数十种动物都能感染此病。其病原通过动物的尿液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在水中生存长达数月,当人接触了疫水就会被感染。

钩端螺旋体的菌型很多,它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潜伏期3-5天便可发病。发病的第一天,可见眼结膜充血,酷似“红眼病”,并可出现全身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尤其是小腿肌肉剧烈的刀割样疼痛,甚至出现行动困难和不能站立,腋窝和大腿根部的淋巴结肿大。因此人们总结出了寒热、酸痛、一身软;眼红、腿痛、淋巴大的三症状、三体征的钩体病的表现。

预防首先要大力灭鼠。因为鼠类的带菌率为50%,是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对猪病的防治,管理好猪圈,新鲜猪粪应堆肥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染的水可按每亩15公斤的比例施放石灰氮消毒。确实需要与污水接触者,应加强劳动保护,穿橡皮靴、戴橡皮手套,以保护皮肤不受感染。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是病毒,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类,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黏膜、皮肤接触或革螨、恙螨引起的虫媒传播。该病起病急,发热38℃以上,主要表现为全身酸痛,面、颈、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上腭黏膜充血、水肿。典型病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流行性出血热有明显的地方性,分布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和高度散发性。水灾期人住在堤坝、高台上,鼠类也向高地转移,鼠密度大增,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防治对策:灭鼠是关键,还要防鼠,在劳动、休息、居住的地方避免鼠接触人,同时要杀灭虫螨。

 

意外伤害的处置方法

皮肤割裂伤:

1、先止血,压迫伤口或指压伤口上部动脉血管止血。2、消毒: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3、包扎:用干净纱布包扎。4、伤口较深者,应清洁伤口,有条件时应打预防破伤风针。

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或毛巾、手绢等,压住伤口,外用绷带或布条、毛巾等用力包扎,即可止血。松紧要适度,止住血即可。

2、指压止血法: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

伤口包扎法:

受伤后,应先进行简单包扎,然后送医疗点救治。

1、包扎伤口要松紧适度、严密牢固。2、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衣服、手绢、被单等作包扎材料。

心肺复苏术

遇有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急症病人,在进行一般对症处理时,应尽早施行心肺复苏术。

1、让病人仰卧硬板或地上。2、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取出假牙。3、救护者用手捏住病人双鼻孔,口对口向病人肺内吹气,直到病人胸部鼓起为止。吹一口气持续一秒,间隔34秒再吹第二口气,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4、另一救护者用双手按压病人心脏,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每吹二口气,按压心脏30次,如此循环5次,如未恢复自主呼吸,应继续重复上述程序,直至病人恢复呼吸为止。5、同时迅速请医生来抢救。

 

分享
版权所有: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邮编:246000 皖ICP备11016548号-1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建议使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您是第 3904542 个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35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