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不妨这样调整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04 16:11:15 浏览:次
高考在即,十年寒窗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备考的高三学生的心情可能也进入了最为紧张的阶段。不过,不少考生家长的焦虑程度可能根本不亚于自己的孩子,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这些情绪传导给孩子。面对孩子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
首先,家长自己不能乱了阵脚。家长是孩子的主要陪伴者和照顾者,家长的焦虑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家长稳定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到强有力的支持,会让他们有“我们是一同面对高考的队友,任何挑战我们一起去应战”的感觉。如果家长过于焦虑,焦虑到无法自我排解,则需要单独找专业医生来处理好自己的焦虑。
其次,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任何人在面对重要的抉择时都会有焦虑紧张情绪。这种焦虑紧张情绪其实是我们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适度的焦虑情绪有利于调动机体的任何资源来接受挑战,增加挑战成功的几率。如果没有焦虑,也不利于高考。
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放松心情,放平心态。备考时间已经很久了,家长要相信孩子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虽然付出不一定都有回报,但孩子已经尽力了。考完一个科目以后,让孩子放松心情,不论考得怎么样,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法再改变,不要再想上一科的结果,认真准备下一科的考试。禾苗的成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给禾苗拔草、除虫、施肥、浇灌,禾苗现在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坚定信心,控制好过程,别过分在意结果。
第四,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压力。营造家庭宽松氛围,切忌主动询问考试结果,除非孩子自己主动谈及,避免家庭关系紧张,以及家庭矛盾的产生,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注意保证营养供给,在平常饮食上适当改变即可,但不可以大补、吃得过于油腻甚至进食平时不常进食的食品,以免因为饮食结构改变太大,身体不能适应,导致影响考试期间的身体状态。
第五,在考试前,不必刻意调整孩子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律,避免导致因为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如孩子平时有跑步锻炼的习惯,可继续保持。维持正常生活习惯,就是在维持正常睡眠,且有助于良好睡眠。此时千万不要再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突击背书等等。
第六,可帮助孩子做些自我调节。可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听轻松的音乐。2004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海因斯的研究证明了音乐对缓解考试紧张焦虑的作用。他让本校本科学生在考试之前听莫扎特的音乐复习10分钟,然后再去考试。考前听过音乐的学生,大体在考试中取得了比其他没听过音乐的学生优异的成绩。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不想浪费考前任何一分钟的学生们,他们可以边复习边听音乐,放松自己,还可以做肌肉放松或腹式呼吸放松练习。家长可以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做,一天两到三次,每次10分钟左右。等逐渐达到放松状态后,孩子在考试时就能够拿来即用,自己进行放松训练。
第七,可帮助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肯定可以考上我喜欢的大学”“我数学复习得不错”“我今天心情很好,肯定发挥得也好”“今天早上一路畅通,考试肯定也会运气不错的”,诸如此类的。(吴照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