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预防登革热 注意事项看过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11 09:42:12 浏览:次
登革热疫情简介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人类虫媒病毒病中,其发病数最多,分布最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这种疾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
我市登革热防控措施
为及时严防本地传播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发生,根据中疾控《登革热防治技术方案》和《安徽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方案》的要求,安庆市疾控中心于每年5月份起,结合国内登革热疫情及我市疫情及虫媒监测等情况,持续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监测工作,及时上报布雷图指数,做好登革热疫情分析。
疫情影响因素分析
1.我市气候条件适宜伊蚊孳生繁殖。我市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根据往年气象分析,我市8-9月份平均气温为23-29℃,雨量呈增多趋势。按照我市历年布雷图指数监测数据显示,布雷图指数随着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夏秋季气温(22-25℃左右)、降雨增多的气候到来,布雷图指数还将持续高位一段时间。
2.我市目前仍存在大量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地。在我市城区、广大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白纹伊蚊的孳生地主要存在于房前屋后(如老旧区、空地、施工工地、新建小区景观)的大量积水洼地、闲置积水容器。
3.市民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待改善。我市居民常有室内插养富贵竹等水生植物、农村村民有用大缸存水备用、阳台及铁窗棚花盆下放置碟子(托盘)等生活习惯;市民清理室内外积水不积极主动,使用纱门纱窗挂蚊帐等防蚊设施偏少,主动防蚊叮咬意识不足,为伊蚊孳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4.登革热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随着两节的到来(中秋、国庆)去登革热疫情国家地区、(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往来、劳务输出打工返乡等增多,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风险增高。
综合我市当前虫媒滋生情况、气候、社会活动情况分析,我市在9-10月间仍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
登革热防控建议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
1.排干房前、屋后、屋顶、地下车库及地下室的沟渠死水及积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5.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天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4.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外出到东南亚国家旅游或工作的人员,要采取防蚊措施,回国后一旦发现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外出史。